第一次直播电子商务标准实施,这三种暴利玩法玩不起!
2019年,中国直播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338亿元,有机构预测,2020年直播电子商务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。
第一次直播电子商务标准实施,这三种暴利玩法玩不起!
昨天(7月1日),由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首个直播电子商务规范《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正式开始实施。
据了解,《规范》重点规范了刷单、虚假宣传等用商品行业直播的情况。
以下情况将得到遏制。
请小心。
当然,还有很多灰色操作值得监督。
货到现场虽然形势良好,但竞争非常激烈,也存在一些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。
其中,直播就是其中之一。
第一步,对越来越夸张的现场数据和网民的吐槽,以及各方面主播的“平均分”提出抱怨,似乎已经让观众厌倦了审美。
有报道称,某企业花25万元找了一个直播窝点,结果惨淡地卖出了50张订单。
一些直播平台和主播通过刷数据、编造网络观众等方式制造虚假繁荣;此前各大平台针对直播数据缠身的黑产品,制定了相应的打击政策。
比如,淘宝网现场表示,为了打击黑灰产量和刷量在平台上的作弊行为,抖音发起了为期3个月的“啄木鸟2019”专项行动,这没关系。
直播刷单的势头依然难以控制,假主播靠其高人气吸引了大量资源,让真正有实力扛货的人被过滤掉。
这不仅对商家不公平,也损害了消费者和主播的权益。
事实证明,吸引眼球的头条派对随处可见。
除了我们媒体之外,在货物现场交付领域也是如此。
去年10月,李嘉绮在直播过程中没有粘锅就发生了“翻滚”,这让人对用货直播的虚假宣传产生了质疑。
最近,罗永浩的客厅里同款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天猫和京东电商平台。
与“全网最低价”的促销相反,有货的花卉产品也暴露出质量问题,如某直播平台上销售的“固原红豆、约伯泪粉”声称“三天可减掉1-5公斤”、“胳膊、胃、腰、腿都可以减,而且一切都可以变瘦”。
这种说法显然属于“旺坡卖瓜”。
恐怕没有人能保证实际效果。
在这个规范中,我们还对商品直播的宣传进行了规范,要求不得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的商业宣传,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。
今后,满嘴跑火车的锚定者会越来越少。
除了“流量”、“粉丝购买”、“质量翻身”等现场乱象,其实还有很多犯罪套路和陷阱。
今年1月,山东省高密市警方破获一起案件。
警方称,该犯罪团伙招募了大量网络主播,使用廉价的高仿服装、箱包等假冒品牌产品,并以最终订单的名义低价销售,还自称是“海外代购商”和“海外专卖店”。
当客户在直播室下单时,团伙会将物流配送地点定位为山东省保税区,并只在物流信息上填写发货地址。
在运输过程中,客户找不到任何物流和清关信息。
显然,这是一个典型的现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案例,但类似这样的问题仍然很多,让消费者头疼。
新法规对此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。
据悉,7月份将陆续实施《视频购物运营与服务基本规范》、《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》等两项标准,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直播行业规范化、专业化发展。
条例一出台,就要打击腰底多锚。直播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。那些没有力量运载货物的锚将被淘汰。只有严格要求自己,我们才能去毛皮越来越稳定了!
好文章,需要你的鼓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