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靠卖月饼券赚了一百万。我有罪吗?”
又到了中秋节,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官方吉祥物当然不可或缺。
任何时候,时代越来越发达,月饼的口味和玩法也变得多样化,月饼的赚钱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。
“我靠卖月饼券赚了一百万。我有罪吗?”
传统月饼逐渐成为一些商家切韭菜的“法宝”。
据了解,销售月饼的毛利率非常高,可以达到20%以上。
甚至有专家表示,月饼企业一个月赚一年的钱,越是临近中秋节,节日气氛越浓,月饼的销量也就越好。
由于月饼的销售周期和保质期普遍较短,一些商家干脆发明了一种叫“月饼券”的东西。
消费者使用代金券提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,也是月饼零售的一种创新方式。
但不知何时,月饼的商业逻辑被重新定义,厂商与顾客之间的商业运作人才也多了起来。
在他们眼里,月饼不是用来吃的,而是用来炸的,这样月饼就可以“证券化”,闲着不卖实物就能赚钱。
如果说大闸蟹诈骗的利润堪比P2P,那么月饼券也是。
随着中秋节的临近,总会有一群人最关心月饼的形状和味道,或是他们度假的天数和去哪里玩。
相反,他们正忙着围绕着月饼发明的各种玩法赚钱。
其中,最流行、最知名的玩法就是将月饼“证券化”,从而有所作为。
每年8月中下旬和9月,一些商家会虚拟化月饼、大闸蟹等实物产品。
有了这样一套操作,一笔月饼交易,从头到尾,没有月饼,也没有实物兑换月饼票,但很多人都在牟利,但真正的钱却流入了不少当事人的口袋。
此外,客户a和朋友B还有其他好处。
月饼票方便朋友选择是否兑换月饼。
不仅要避免浪费,还要派人。
月饼生产成本太高,供应链、库存、人员、物流、食品安全等都是问题,但卖月饼券容易得多。
事实上,除了靠“优惠券”赚钱外,不少商家还在月饼的包装上下功夫。
30元的成本,50元的包装和500元的价格都不足为奇。
看到这一点,我们觉得这个套路并不熟悉。
它源于电子商务圈流传已久的大闸蟹诈骗案。
海梅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来解释。
详情请点击阅读蓝字查询。
不过,近年来,月饼券的发行量有所下降,做月饼券的人也逐渐减少。
另外,我们平时用的一些礼品卡、提货券很多都是类似的。
当然,并非所有制作礼券的企业都是如此空手白狼的套路。
还有许多尽责的企业。
总之,对于产品制造商来说,机会主义所获得的利润只是暂时的。如果他们想长期做下去,获得长期的利润,产品的质量还是需要数量把关,少一些常规,多一些诚意。
好文章,需要你的鼓励